免费少妇a级毛片,julia无码中文字幕在线,高清拍拍拍无挡视频免费1000,亚洲成av人电影网站

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回應防疫關切

分享到:
分享到:

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回應防疫關切

2023年02月24日 10:45 來源:光明日報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月23日就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指出,我國的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的決定性勝利,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成功走出大流行。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指出,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發狀態,防控形勢總體向好,平穩進入“乙類乙管”常態化防控階段。3年多來,我國始終堅持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較強、致死率較高的病毒株的廣泛流行,有效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本輪疫情已經基本結束

  “如果從疫情本身的特點來看,可以說本輪疫情已經基本結束,但不能說完全結束。”梁萬年指出,這意味著我國已經受住了這一輪疫情的沖擊和考驗,建立了比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但新發的感染還是處在零星的、局部性的散發狀態。

  大流行是反映疾病流行強度的指標。對此,梁萬年指出,2020年3月,世衛組織宣布新冠疫情態勢是大流行。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大流行的狀態還存在,疾病的危害也是依然存在著。

  談及如何判定走出大流行的標志,梁萬年指出,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這種疾病的累計感染率和新發感染率處在什么狀態,人群對它的免疫水平或者免疫率的情況,病原體有沒有發生質的變異,疫情防控能力,以及每日的接診門診量、住院情況、重癥情況、死亡情況,包括整個醫療衛生系統應對的能力。

  三年多來我國新冠病毒感染者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

  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三年多來,我國新冠病毒感染者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對此,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副司長李大川表示,2022年11月以來,我國圍繞“保健康、防重癥”全力以赴開展醫療救治,迅速擴充醫療資源,保障救治需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短時間內由7337個擴充至1.6萬個,設置開放率超過98%。重癥病床由19.8萬張擴充至40.4萬張,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同時,建立區域協同工作機制,依托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及省級三甲醫院組建了16支國家醫療隊,總計2400余名醫務人員,在有需要時能夠隨時調派跨省支援。在全國各省份組織5644家醫療機構組建了118支省級醫療隊,總計近6萬名醫務人員,有效滿足了各地區醫療救治需要。

  李大川指出,為了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用,我國實施重點人群分級健康管理,對轄區內老年人合并基礎病等新冠病毒感染重癥高風險人群實施健康監測,一旦發生病情變化及時轉診。同時,做好農村地區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以縣為單位網格化布局縣域醫共體,將合并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兒童等重點人群納入醫聯體管理,依托已形成的城鄉對口支援工作機制,組織全國1454家城市二級以上醫院與2276個縣區建立對口幫扶關系,做到遠程醫療服務24小時應診,提升重癥救治能力。

  為了提高救治能力,我國不斷優化醫療救治策略。李大川介紹,我們出臺第十版新冠診療方案和第四版重癥診療方案,明確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分類和早期預警指標,對于輕癥病例早期介入,強化關口前移,堅持中西醫結合和多學科診療,有效防止輕癥轉為重癥。

  拓展監測渠道,健全預警體系

  在新冠疫情發生前,我國已建立起重點傳染病監測體系和直報系統,經歷三年疫情,目前我國傳染病監測體系和信息報告制度有了哪些提升?

  國家疾控局監測預警司司長楊峰指出,三年來,多次優化升級傳染病直報系統,根據傳染病防控政策,適時調整疫情信息報告內容。現已初步形成兼顧常態和應急、入境和本土、城市和農村、一般人群和重點人群的多渠道監測體系。

  他指出,2022年12月,為動態掌握新冠病毒感染水平和變化趨勢,及時監測病毒變異及生物學特性變化,評估醫療資源負荷情況,國家衛健委、國家疾控局會同有關部門在傳染病網絡直報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監測渠道,形成多個監測子系統,包括病例報告監測系統、醫療機構發熱門診(診室)監測系統、哨點醫院監測系統、病毒變異監測系統、污水監測系統、重點機構聚集性疫情監測系統、人群核酸和抗原檢測檢測系統、醫療機構在院病例監測系統、社區人群哨點監測系統、網絡調查系統等。

  楊峰表示,接下來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健全監測預警體系,完善跨領域、多學科專家隊伍,完善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功能,提高數據收集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分析能力。同時開展新冠病毒感染等傳染病疫情報告專項執法檢查,推動依法規范及時報告。(光明日報 記者 金振婭)

【編輯:田博群】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