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少妇a级毛片,julia无码中文字幕在线,高清拍拍拍无挡视频免费1000,亚洲成av人电影网站

趙英民:中國愿和各方加強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領域合作

分享到:
分享到:

趙英民:中國愿和各方加強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領域合作

2023年12月05日 15: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視頻:趙英民:中國是能源轉型方面的最大投資國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5日電 “綠色金融與氣候應對:中國銀行業的角色與機遇”邊會5日在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中國角舉行。中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致辭時表示,中國愿和各方加強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領域的合作,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支持全球氣候治理、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為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做出更大貢獻。

  邊會由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新聞網主辦,中國銀行迪拜分行協辦。

  致辭全文如下:

在COP28“綠色金融與氣候應對:中國銀行業的角色與機遇”邊會上的致辭

(2023年12月5日)

  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歡迎大家來到中國角!很榮幸參加“綠色金融與氣候應對”邊會,與各位就綠色金融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進行交流。

  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唯有團結合作,共同應對。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取得成效。2022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超過51%,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7.5%,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突破13億千瓦,風、光、水、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多年穩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連續8年位居世界首位,達到1800萬輛,占世界一半以上。目前,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已構建完成,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均已制定發布了碳達峰實施方案,政府有力引導、企業積極響應、全民廣泛參與的格局已經形成。

  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需要海量資金保障激發市場內生動力。據估算,中國實現2060年前碳中和,全社會需要每年3.5萬億人民幣。綠色金融作為重要的市場化手段,在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中國高度重視綠色金融發展。不斷健全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在綠色貸款、綠色債券、氣候投融資、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項目、全國碳市場體系建設等方面開展了積極的探索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

  中國金融機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從2018年末的8.23萬億元增長至2022年末22.03萬億元,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中國綠色貸款余額達28.58萬億元;境內綠色債券市場余額達1.98萬億元。2022年,全球在可再生能源、電動車以及回收利用項目等領域投資規模達1.1萬億美元,中國占全球投資總額的近一半,是能源轉型方面的最大投資國,綠色金融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運行兩年多來,市場總體運行平穩,價格發現機制作用初步顯現,截至2023年11月22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4.18億噸,累計成交額232.75億元。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工作已基本就緒。

  出臺《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指導上市公司、發債企業、金融機構等做好環境信息強制性披露,為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信息支持和保障。

  下一步,中國將注重激發市場和資本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內生動力,繼續大力發展綠色金融。

  一是加快中國碳市場體系建設。以數據質量管理為重點,加快完善碳市場運行管理的各項基礎性制度,著力健全市場風險防控體系,穩步擴大行業覆蓋范圍,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積極開展業務創新,推動各類主題參與,更好激發市場活力。為綠色金融提供碳定價基礎信息和營造良好氛圍。加快啟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相關工作,逐步擴大市場支持領域,激勵社會各界參與溫室氣體減排行動。

  二是不斷完善氣候投融資政策體系,指導地方做好氣候投融資創新試點實踐,組織開展試點成效評估工作。

  三是持續深化綠色金融創新,完善綠色評價認證體系和綠色效益核算方法,為產業發展提供多樣化綠色投融資支持,積極參與相關領域國際標準制定,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女士們、先生們!

  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需要市場的力量,需要金融的深度參與,需要國際社會團結合作。中國愿和各方加強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領域的合作,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支持全球氣候治理、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為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做出更大貢獻!(完)

【編輯:房家梁】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